5月2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西展区现场,参观游客络绎不绝。记者 田雨 摄

  红绿彩陶瓷的釉色明艳如火,长治堆锦细腻如画,潞酒醇香暗浮于展台间……5月22日至5月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我市6家企业的千余件非遗及特色产品亮相,以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展示长治风情,以新风新貌迎接八方来客。

  在学习国内一流、拓展交流合作中看长治文化产业,其发展之“新”体现在哪里?

  新理念,千年技艺“活”在当下——

  本届文博会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在文博会产业集聚效应的引领下,各种文化新技术、新创意、新商业模式涌现,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长治堆锦展台,一件件纸做底、棉为胎、绸缚面、施以色、堆成画的堆锦作品,肌理感纤毫毕现、立体感跃然眼前,吸引参展商驻足留影,连连称赞。

  “堆锦诞生于唐代,每一层丝片的厚薄、角度都藏着祖辈的智慧。”展台上,古老的堆锦艺术散发独特魅力,长治市类通堆锦工艺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负责人范旭刚现场讲解堆锦工艺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价值;而展台外,范旭刚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堆锦焕发新活力。

  “传承不是复刻历史,更要融于现代、走向生活。”范旭刚说,“多年来参加文博会,让我们不断更新‘文化创意’的概念,也直接推动了我们产品、理念和视野的升级。”

  如今,长治堆锦创新硬胎包绸、排丝造物、调形悬贴等技法,艺术表现力大大提升;与年轻人喜爱的当代审美结合,50余款堆锦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将堆锦元素融入现代服饰,文化价值不断提升……通过改良堆锦技艺、孵化文创产品,长治堆锦呈现繁荣发展势头。

  新渠道,非遗产品链接优质市场——

  “交易力”堪称博览会的核心“生命力”。依托此次展会平台,我市传统非遗紧抓品牌价值提升的黄金赛道,着力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八义窑展台前,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原小焕轻轻捧起一件红绿彩瓷盘向客商展示。“经1380℃高温烧制,红彩配方源自宋代八义窑古瓷片复原。”开展不到一小时,这件名为《前程似锦》的瓷盘被来自深圳的客商“线上”签单。

  “为了此次参展,我们提前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线下展会展示和线上便捷下单,我们的各种罐、瓶、盘艺术收藏工艺品,以及新研发设计的咖啡杯、四人餐具等新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原小焕说,“目前已经有5家企业与我们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销售金额达10万元。”

  线下同样火热。长治市锦绣坊艺术品有限公司专门为此次深圳文博会设计的“古建文化”香囊,以长治古建传统纹样为原型,日销售额达6000元;壶关县兰芳文艺工作室的石头画,以其惟妙惟肖的中国特色绘画艺术展示,吸引国外参展者驻足购买。

  新业态,产业融合以“文”延链——

  潞酒展台,香飘阵阵。不仅有酒香,更融入了千年潞酒文化的醇香。

  来往参展者纷纷驻足翻看《潞酒史话》一书。长治潞酒有限公司文旅部负责人李海鑫说:“挖掘潞酒文化内涵是我们提升潞酒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拓展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

  展台上,以“一代一潞,一朝一魂”系列高端潞酒,以其独特的酒瓶外观直观展示了悠久的潞酒历史。不只是产品包装的创新,近年来,长治潞酒有限公司还通过建设潞酒文化园,开设“制酒体验之旅”,全方位传播潞酒文化,有力推动了长治酒文化名片打造。

  不远处,“羊肥小米”展台前,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不仅讲解了有机胚芽米等特色产品的“有机”理念,更宣传了长治特有的“小米文化”。

  金黄的谷粒因文化而赋予更高价值。在武乡县,以“小米文化”为核心,小米文化宴、小米文化体验等产业的开发,让“农业+文旅”产业链正不断延伸。

  新起点,长治文旅迈步新发展——

  与往年文博会不同,本届文博会在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特点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与此同时,AI会展助手“文小博”首次亮相、人工智能展区首次亮相,透露出当前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几天的参观,让潞州区文旅局局长段保明感触颇深。“未来,我们立足长治神话故事、古建文物等优质文化资源,以‘文化+科技’助力,提高我市文化品牌张力。”段保明说,“与此同时,不仅仅是文旅领域,农业、工业领域也需树立‘文创意识’,让各领域的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长治文化产业精彩远不止文博会的展陈。时下,长治正以守正为根、创新为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再谱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