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首页    身边好人    相关新闻    媒体评论    走近雷锋    雷锋影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专题>>相关新闻
 
让“身边好人”遍地开花 沁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11-27  
  在今年全市“最美乡村”故事大赛上,沁县好支书龚来文、沁州好人张二红、沁县村官刘清河等的事迹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其实,像老龚等一样的“沁州好人”还有很多很多,今年有49人获得“长治好人”称号,马伟泓同志荣获“第五届山西道德模范提名奖”,马伟泓、段立新分别入选“山西好人”榜。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学习模范比比皆是,形成了沁县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有现象。   从龚来文到刘清河,从王建军到葛永峰,“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从一个“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小城的好人频出到整个社会的崇德尚善,沁县正把“沁州好人”道德建设作为立县之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不再只是个人的追求,更成为水城沁州的品格与前行的力量。   好人现象 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   在沁县故县镇徐村,没有人不认识93岁的老党员吴夏梅,入党68年,参加革命工作34年,她说,现在只要有空,就会跟乡亲们聊家长里短,和村里干部聊工作,她感谢这个社会给了她当年八路军、解放军宣传的好生活。在她的影响下,儿孙们个个都成了工作上的佼佼者,生活中的热心人。身边的人也时时刻刻学习吴奶奶的精神,为其他人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从事乐团工作的张耀龙一直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自幼喜好唱歌的他,经常把歌声带到田间地头,带到空巢老人的家中,10月初,他还参加了重阳节关爱老人活动,自掏腰包为次村的空巢老人购置了棉被。他的义举感动和影响了很多人,更是激励着沁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每一名志愿者。   杜鹏程是沁县一个普通的商户老板,当过兵的他一身正义,自发组织了义工团体,经常性组织活动帮助贫困户和弱势群体,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义工团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有几十名的商户志愿者了,他说,他热衷公益,看到别人幸福自己会更幸福。近日,他正准备联合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给留守儿童过一次集体生日呢。   如此凡人善举在沁县很多很多,也默默地发挥着带动和集聚效应。像沁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目前已经带动140多名志愿者加入他们的行列。在沁县,你可以感受到,好人善举现象已成为水城的内在文化,一种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勤于本职、乐于助人的社会精神。   好人城市 一种道德的集中显现   今年以来,沁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从十个方面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共建美丽沁州。积极整治网络文化市场,实施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县乡村三级好人评比,实施身边好人选树行动;在全县范围开展“俭以养德”系列活动,实施全民节俭养德行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实施宜学沁县建设行动;在各行业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实施诚实守信践行行动;志愿服务到基层、进社区、进家庭,实施志愿服务深化行动;开展以善在农家、和在农家、信在农家、勤在农家、孝在农家为内容的“五在农家”评好人活动,实施德孝文化弘扬行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德润校园创建行动;在各机关单位张贴公益广告,实施公益广告宣传行动;开展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三项治理”行动,实施城乡环境改善行动。同时,在全县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和设立“善行义举榜”弘扬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宣传活动。“我们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但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慢慢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县文明办主任段灵芝告诉记者。   目前,沁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已将部门、单位评选的优秀党员、教师、志愿者、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纳入好人宣传行列;并积极发现发掘、推荐身边好人,在报社和电视台开设了“沁州好人”推荐平台,借助新闻媒体发现好人,发动人民群众主动发现推荐身边好人,在此基础上,将推荐评选出的“最美沁州人”作为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推荐和社会宣传的重点,争取更高荣誉。   沁州好人的价值导向,使这座城市逐渐形成争做好人的道德风尚。好人,应该得到社会尊敬,得到社会赞扬。大力弘扬好人文化,营造美德氛围,就会在人们心目中树起触手可及也可学的道德标杆,争做好人将成为水城文明的一种时尚。   好人公益 一项专业的服务精神   文明习惯的养成,良好风气的形成,对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好人公益所折射出的志愿服务精神影响着各行各业的人群。来自公路段的志愿者服务队已经三次走到留守儿童身边,送去学习用具等慰问品,来自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的志愿者们也多次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这些志愿者们的爱心行动一直在继续……        团沁县县委书记王宇靖告诉记者,全县目前打造形成了“线上线下”两大工作平台。“两大”即“在线志愿服务平台”和“线下志愿服务活动”两大平台,负责协调全县志愿工作和开展志愿组织孵化、志愿者招募、志愿项目对接等工作,使全县的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融为一体。志愿服务常态化的若干个阵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面向农村困难群众的“爱心小屋”,面向环卫工人的“爱心驿站”,面向留守儿童的“守望之家”,面向空巢老人的“义工之家”等多个小平台。   在抓好志愿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沁县注重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规划引导。一是开展志愿者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讲课或优秀志愿者经验介绍等方式,培训提升机构组织和个体成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二是对志愿服务队伍发展方向提供规划指导,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为公益组织提供项目设计指导,推介志愿服务项目,积累志愿服务实践经验。通过培训培育、规范引导等方式,建立、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搭建内部管理体系,实现自主运行、自我管理、专业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就是要会同有关部门,把这些好人善举宣传出去,把公益行为进行下去,让人们感觉到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像火炬一样照亮着我们身边的黑暗,然后使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王宇靖表示,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我们身边的好人,确确实实就在我们身边,就生活在我们当中,所以他们是看的见、摸得着的而且是学的到的,让大家觉得身边好人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沁州百姓觉得他们的好事我也能做,做这些好事也并不难。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让好人精神在水城沁州甚至是上党大地遍地开花”。 (王慧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