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首页    身边好人    相关新闻    媒体评论    走近雷锋    雷锋影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专题>>相关新闻
 
“纵身一跃”的人生高度——记徒手拦截违法车辆长治交警张海宁
2014-08-13  

  时间:2014年7月28日13时56分 

  地点:长治城区英雄南路东华门路段 

  事件回放:长治市直交警二大队一中队协管员张海宁在例行检查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时,被一辆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白色桑塔纳拖行200多米。趴在发动机引擎盖上的张海宁,左手紧抓雨刷器,右手奋力击碎车窗玻璃,强行拔下车钥匙后才制服违法车辆,上演了生死时速的惊魂一幕。期间,张海宁右臂和右手被严重划伤,许多玻璃碎片扎进了肌肉里。 

  几场大雨过后,事发路面已被雨水冲刷一新,丝毫找不到曾经搏斗过的痕迹。然而,当记者8月7日再次来到这里时,几位参与围堵犯罪嫌疑人的热心居民仍在津津乐道着事发经过。 

  “小伙子,真是好样的!”谈论中,居民们一个劲儿地竖起大拇指夸赞着张海宁。 

  类似的赞叹还来自于一些熟悉或不熟悉张海宁的人。8月3日晚,央视播出关于张海宁英勇行为的新闻后,长治市直交警二大队大队长来书明的手机便响个不停。 

  “你们队那个民警伤好了没有?” 

  “你们队那个民警真是太勇敢了。” 

  …… 

  一句句话语,用时下最时髦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对张海宁“点赞”的人特别多。 

  一位出生于1988年的年轻人,有着“80后”与生俱来的阳光和洒脱,也有着工作历练下的沉稳与干练。 

  虽然素昧平生,但张海宁举手投足间犹如有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人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其内心世界一探究竟。 

  一份挚爱,平凡岗位舍我其谁 

  8月7日,又是一个下雨天。 

  望着窗外阴郁的天气,张海宁坐立不安。如果不是受伤,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和队员们一起在路口值勤。 

  “也不知道路口堵车了没有?”一番自言自语后,张海宁拨通了指导员王永波的电话。 

  可电话一响,王永波已经来到了张海宁家门外。一番寒暄之后,张海宁便急切地问起了这几天路面的情况。 

  从警6年来,张海宁在工作中总是这副“拼命三郎”的样子。难怪记者在采访中,无论从大队长,还是从队员嘴里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海宁这孩子靠实、责任心强,交代他办的事绝对放心,不管你多会儿去查岗,他肯定在路上值勤。” 

  “没办法,我就是喜欢交警这个职业。”双手缠满绷带的张海宁一脸兴奋地说。 

  虽然身体的疼痛仍然在折磨着张海宁,右手也已经不止一次被划开,取出嵌在肉里的玻璃碎片后,消炎重新包扎,但他对交警这份职业的挚爱热情丝毫不减。 

  2007年,张海宁如愿以偿地步入了山西省警察职业学院的殿堂,并在几年的学习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当一名人民警察的梦想。 

  从学校毕业后,张海宁先后在太原三桥派出所、长治市郊区故县派出所实习,并于2009年5月份,被分配到长治市直交警四大队南垂中队。 

  上班后的第二天,张海宁奉命跟随民警去关村转盘疏导交通。可刚一过去,就下起了大雨。一个多小时的疏导后,路通了,雨也停了,张海宁全身却被雨水浇透了,靴子里倒出了半靴子雨水。 

  “当时,我也想找个地方躲雨,可一看到拥堵不堪的车辆,看着司机师傅和周围群众信任的眼神,我第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 

  道路畅通后,一辆辆车从张海宁身边驶过,几声清脆的喇叭声就像司机师傅说的“谢谢”一样,让他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特别是周围群众投来的赞许目光,更让张海宁感受到了交警这个职业的价值所在。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期间,张海宁被借调到了长治市直交警二大队,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借调便再也没有回去。 

  可自认为疏导交通游刃有余的张海宁,在上班的第一天就遭遇了当头一击。 

  外环和市区不一样,外环路宽,车辆疏导相对容易,市区人流量、车流量非常大,没有专业的疏导技巧只能是越指挥越乱。 

  一次,西街一十字路口被堵了个严严实实。当时,张海宁第一次傻了眼,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下手。 

  就在这时,时任指导员的程光走过来,一边指挥交通一边耐心地指导他。 

  “先找车少的一个地方放一个口子开始疏导,先打通主干道,再指挥车辆往后倒,打通一个通道……” 

  一番疏导后,难题解决了,可张海宁并没有觉得轻松,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交通指挥,还蕴含着这么深奥的道理。 

  从此,他便在工作中用心领会程光所教的技巧和方法,开始了从一名“新手”到一名经验丰富的协管员的蜕变之旅。 

  路口即舞台。 

  6年来,张海宁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变换着角色,可无论在护学岗,还是在机动巡逻岗,无论在人流稀少的路口,还是在人流、车流密集的路段,张海宁都没有丝毫怨言,兢兢业业地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 

  去年,张海宁被长治市交警支队评为大队先进个人。 

  今年,张海宁在长治市交警支队开展的 “形象岗”评选中被选为形象标兵之一。 

  一身侠骨,危难之际尽显身手 

  其实,7月28日的那次值勤,张海宁本不应该受伤。 

  当时,违法车辆沿东华门路段由北向南行驶。此刻,张海宁是站在值勤队伍的最后面。可当看见同事张滨在路口北侧第一次拦车未果后,他便本能地冲了上去,再次示意违法车辆停车接受检查。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就在违法车辆按照示意减速靠停时,犯罪嫌疑人却在减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加速,直接向张海宁冲了过来。 

  “那会儿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必须将其绳之以法,否则可能会给更多人带来危害。”交谈中,虽心有余悸,张海宁还是这样斩钉截铁地说。 

  当然,像这样冲锋在前,张海宁已经不是第一次,值勤过程中,一遇到危难,他总会挺身而出。 

  去年夏天,同样是在所辖路段例行检查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当张海宁拦截一辆疑似车辆进行检查时,一名30多岁的中年男子满嘴酒气从车上下来,径直走到他跟前。 

  “你今天非要弄我了?那你等着瞧,非给你点颜色看看。” 

  言语中,中年男子不断恐吓着张海宁,扬言要对他进行报复。对此,张海宁毫无惧色,在例行检查手续后,将该男子带回大队进行酒精检测。 

  事后,一名队员在对车辆进行检查时,竟从车后座上搜出了刀具。 

  “海宁,要是人家拿出刀来,你害怕不?” 

  “不怕。” 

  看着略显惊慌的队员,张海宁坦然一笑回答道。 

  之所以坦然,是因为张海宁在这6年里,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形,甚至还有人找到队里扬言要对其进行报复。 

  同样是去年的一天,张海宁和队员们在英雄中路新市口值勤时,一名违法车辆的司机与其中一名队员发生了冲突。看出队员性格比较内向后,这名司机显得更加飞扬跋扈。见此情况后,在一旁值勤的张海宁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挡在了这名司机和队员中间。看着凛然正气的张海宁,这名司机用手比划了比划后便扬长而去。然而,就在中午快下班的时候,这名司机带着四五名男子再次来到新市口找张海宁理论。 

  看着人多势众的一伙人,张海宁没有惧怕,而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让对方深知自己错在哪里,会造成什么后果,会给交通带来怎样的不便。 

  纠缠一阵后,虽然仍是骂骂咧咧,但这名司机明显感觉理亏,随后便带着一行人离开了。 

  对于如何做好一名协管员,张海宁语出惊人:遇事不要怕担事,不要怕规范自己,拘束也是件好事,拘束也能提高。张海宁坦言,一个协警站在岗位上也代表着交警形象,也是人民警察的一分子,惩恶扬善,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言谈举止要规范,别以为这是拘束,拘束之下养成习惯,自己不就提高了吗?随时提醒自己要能吃苦,天气再不好,也要坚守岗位,约束自己,结果是提升了自己。 

  一片柔情,七尺男儿情愫万千 

  在张海宁家客厅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他当天值勤时所穿的警服。 

  虽然警服已经被女朋友洗了5遍,可衣服上依稀可见的斑驳血迹仍然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海宁,咱辞职不干了,以后你就待在家里,我发工资养活你。” 

  闻讯而来的女朋友看到双手流血的张海宁,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出事后,怕家人担心,张海宁并没有将实情告诉家里人和女朋友。可细心的女朋友在通话中感觉到他语气不对劲后,便给他同事打电话询问。而张海宁的父亲直到第二天在和一位朋友的闲聊中才得知儿子出了事。 

  “以后有事一定告诉家里,工作中注意点,别总是那么莽撞。”一番简单的嘱咐后,父亲在略带嗔怪的语气中挂断了电话。 

  从警6年来,无论风霜雨雪,张海宁从没退缩过,也没埋怨过,唯一让他感到内疚的就是对家人和女朋友的亏欠。 

  去年,83岁高龄的奶奶不慎摔坏腿做了手术。当时,张海宁正好负责客运中心路段的疏导工作,因为车流量、人流量非常大,花5分钟时间才疏导好的交通,10分钟之后就又堵上了。所以,从做手术到出院,张海宁基本上没有在医院待过,就在奶奶弥留之际,他也没有在老人家床前尽一份孝道。这成了张海宁此生最大的一块“心病”。 

  因为父母常年忙于打工,张海宁几乎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工作不忙,张海宁还能在每个周末回家看望奶奶。于是,奶奶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个星期六下午,奶奶就会坐在家门口的大石头上等他回来。 

  后来,随着工作任务不断加大,张海宁便不能像往常那样每个周末都能回家。可奶奶却一如既往地坐在门口的那块大石头上等孙子回来。等了几次等不着,奶奶便一个劲地催促张海宁的父亲给他打电话。 

  再到后来,做完手术的奶奶身体每况愈下,只能躺在床上呼唤着孙子的名字,可直到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后,张海宁才向队里请了假,匆忙赶回了屯留?霞摇?nbsp;

  从警以来,张海宁最害怕听的一首歌是《常回家看看》,尽管家离长治很近,可他经常是几个星期都不回家一趟;张海宁最害怕的日子就是过节,因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他却只能和队员们坚守在岗位上疏导交通。 

  其实,张海宁一天的工作很简单: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3点上班,7点下班。然而,这看似正常的上班时间却经常被各种突发情况打乱,遇到高峰期,张海宁和队员们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下班时间更是一个未知数。 

  每年的情人节、圣诞节,看着一对对情侣漫步在大街上,张海宁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越是这个时候,路面越是拥堵,张海宁和队员们更得坚守在岗位上疏导交通。于是,他只能在工作间隙给女朋友打个电话,诚恳地说声对不起。 

  “这么多年,你就没有想过放弃?” 

  “说实话,想过,也有过这样的机会。可最终还是舍不得这份职业。” 

  张海宁所说的机会就是家人曾四处托人给他在一个大型煤矿找了一份工作,收入相当于他干协管员的好几倍,可张海宁犹豫再三后还是拒绝了。 

  在近几年的大干城建年中,随着值勤任务不断加重,许多队员都纷纷辞职。看着一份份辞职报告,张海宁百感交集:为什么自己所挚爱的这份职业,别人却能如此轻易地便挥袖而去?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张海宁正是用他的执著和敬业,诠释着一名普通交警无私奉献的忠诚警魂;用他的鲜血和汗水,抒写出一名普通交警为民情怀的壮丽诗篇!(记者 姜国栋 张瑞英) 

  短评:为大写的人点赞 

  纵身一跃的瞬间很短,却足以衡量品质的重量; 

  200多米的距离不长,却足以丈量品格的高度。 

  如今,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身在基层、长在民间的平民英雄——长治市直交警二大队一中队协管员张海宁。 

  从警6年,无怨无悔;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靠实”的张海宁始终“舍不得热爱的这份职业”,享受着坚守所带来的一切苦与乐。 

  他看似平凡,因为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他与众不同,因为梦想在心中萦绕。张海宁带给我们的这一个个最美故事,会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温暖的记忆,激发社会对真善美的呼唤和对正能量的期盼。 

  人,是一切发展的内因。一个城市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城市中人的历史;一个城市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个城市中人的精神。长治精神,就是长治人的精神;长治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长治的风格、长治的气派。 

  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靠实”的张海宁在点滴之间演绎着长治的风格,用纵身一跃诠释着长治的气派——走近张海宁,就是走近大写的人。 

  走近这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是每一个人的成长,是抵达精神之河的上游,是登临思想之山的高海拔地带。 

  秉持高尚的道德意愿,践行远大的理想信念,追求纯洁的人格品质。这样的长治人,团结起来,就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就是长治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让我们为“靠实”的张海宁“点赞”,因为为大写的人“点赞”,就是在点亮未来的火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