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风和日丽。在长子县丹朱镇朱坡底村,700亩葱田铺展开来,仿佛绿色的地毯。这片裹挟着泥土与青草气息的葱田,藏着村民对金秋的憧憬,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下午3时,金色的阳光斜斜洒在葱田,给翠绿的大葱叶片镀上一层光晕。53岁的村民王双娥蹲在松软的田埂上,左手攥着成捆葱苗,右手熟练地扒开温热的泥土,将嫩绿的幼苗稳稳栽下。“现在正是栽葱的关键期,每一株都得伺候好。”说着,她直起腰擦了把汗,看向一眼望不到头的葱田,笑意盈盈,“别看现在苗小,只要管护到位,秋天个个能长成‘胖小子’。”

  不远处,栽苗小分队的十几位村民配合默契,有人开沟,有人分苗,有人压实土壤,劳作的欢笑声与锄头翻土的沙沙声交织,在田野间奏出欢快的春耕“进行曲”。

  谁能想到,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的葱田,曾是村里的“老大难”。“以前各家各户零散种植,缺乏技术,遇上病虫害只能干着急。”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峰介绍,“这几年,我们去山东‘取经’,学来了标准化种植的门道。”

  朱坡底村一方面统一引进抗病性强的钢葱品种,一方面引进山西旭源勤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聘请了河南的技术员。技术员把“流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种植大葱。从选种育苗到施肥灌溉,从病虫害防治到科学采收,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指导。遇到连阴雨天气,技术员还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指导排水防涝。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掌握了大葱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情况精准配比肥料,怎样生物防治病虫害。如今,朱坡底村的大葱不仅产量翻番,更凭借优良品质走向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小绿苗”变成了“金苗苗”,葱香飘出乡村振兴的新味道。

  “我们还准备上智能灌溉系统。过两天安装好灌溉系统,浇地就不用靠天了,手机上点一点,水肥就能精准送到葱苗根部。”山西旭源勤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申喜民满脸自豪地说。

  葱苗在地里茁壮成长,村里的“算盘”也打得噼啪响。

  “这700亩大葱,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0多万元,同时解决村里40余人的就业问题。一天种下来,能挣200块钱左右,有些种得多的一天能挣300多块钱嘞。”王海峰掰着手指算着账,脸上洋溢着喜悦。“这还只是栽葱的收入,随后还有后续除草、施肥、培土、起葱以及成熟后的装卸等工作,每个环节都能为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些实实在在的收入账,不仅温暖了村民的心,更点燃了全村发展的热情。从栽葱到采收的每一个环节,都变成了增收的节点,大家越干越有劲儿。

  葱田里的劳作仍在继续。微风拂过,葱苗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每一株茁壮成长的葱苗,都在为金秋的丰收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