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灯火璀璨,上千盏花灯点亮了武乡县城的大街。

  这些花灯由蟠龙镇石板村村民手工制作而成,不仅为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更让石板村村民过了一个“增收节”。腰包鼓了,心窝暖了,村民们拥抱幸福生活的劲头更足了。

  去年,石板村注册成立了武乡县红灯笼传统文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制作的花灯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百姓前来订购。在县里支持下,合作社争取到武乡县城宝塔街花灯制作的订单。

  采购原材料、做骨架、焊接口、糊灯面、贴流苏……从去年12月开始,一个多月时间,石板村的村民顶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日夜赶工、轮番上阵,全村齐心协力,千盏花灯如期完工。

  一盏盏手扎的花灯,饱含质朴和真情。

  “村里有许多木匠、油匠、铁匠等老手艺人,擅长制作龙骨、油漆彩绘、设计造型。在他们的带动下,无论老少,能参与的全部参与进来,大家热情高涨,一心想着把这件事做好。”谈及做花灯的过程,石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俊伟依然十分激动。

  石板村山大沟深,距县城45公里。腊月二十三,大雪覆盖山峦。村民王维平、王卫军、王飞一行人开着工具车、拉着花灯、带着铁锹,一趟一趟往返于村子和县城间,在崎岖、蜿蜒、布满积雪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做花灯是大家伙的事儿,能够出一份力,咱心里也觉得热乎乎的。”一到县城,王维平便同村民们一道拉线、挂灯,忙得热火朝天。这一干,就干到了除夕前一天。

  村民们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和团结一致的精气神儿,深深地融进了跃动的灯火之中。全村齐心协力忙增收,致富的道路会越来越宽。

  这几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板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级的帮扶给了村里发展的动力,但石板村人自己应该怎么干?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俊伟和村干部们一直在思考。

  “依托八路军一二九师石板旧址、传统古建筑、非遗民俗等深厚文化底蕴,做足‘红古绿’三色文章,带领石板村人一同奔向新生活。”王俊伟正和村民们把“蓝图”变成现实。

  现如今,崭新的石板村让人欣喜:道路干净平整,庭院敞亮祥和,路边新栽的米槐迎风摇曳;河道高标准治理,新农村排水管网改造,周转房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管网升级,村民生活更幸福;发展优质谷子、优质小杂粮、露地蔬菜、优质梅杏等小批量优质种植业,建设年加工5万斤小米及玉米制品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山绿了,路宽了,人富了,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