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区东和乡南和村:创新传统技艺 赋能乡村振兴
一排排烧制完成的黑砂锅内外光洁、皮薄质细,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院子里。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分拣、入库、装车,准备启程。虽已寒冬,走进上党区东和乡南和村王志砂锅专业合作社,大家却正干得热火朝天。
“这是河北一家客户定制的4000多个砂锅,我们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烧制完成,今天车来了,我们赶紧捆绑好给对方发过去。”合作社负责人王志高兴地对记者说。
王志是砂锅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手工黑砂锅技艺的继承者。从小在炉火边耳濡目染,多少陶土加多少水,炉火烧到多少摄氏度,他早已记得滚瓜烂熟。黑砂锅对他而言,犹如家人。大学期间,王志还进修了陶瓷专业,毕业后他又到景德镇学习陶瓷制作。学成归来的王志,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挑起了手工砂器制作的重任。
好砂锅源于好工艺。传统南和黑砂锅以南和村南岭山上的泥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选料、配料、踩泥、制坯、修坯、晾晒、上釉、焙烧、焖窑、出窑等多道工序,耗时一个多星期才能做出来,十分考验工人师傅的耐心和细心。
虽然制作流程繁琐,但做出来的黑砂锅传热快、散热慢,透气性好,用它烹制的食物味道醇厚、鲜美。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过硬的质量,合作社的砂锅供不应求,产品畅销河北、山东、重庆、天津等国内市场。
在传统砂锅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王志通过学习,在配料、器形、色彩及烧制火候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尝试,并开发出一系列工艺藏品,包括茶具、餐具、炊具、赏器、花器、香器等新产品,让这门传统技艺焕发出新活力。
“今年合作社一共烧制了3万余个砂锅、1000余套茶具,收入达60余万元。社员在这里上班,年收入也在3万元左右。等明年开春,合作社还计划吸纳周边更多的村民参与砂锅制造,在传承这门传统手艺的同时,帮助大家增加收入。”王志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我们要传承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让它泽被后世,而不是从我们的年代消失,所以,在传承的基础上,还要让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创新出更多有气质的砂器工艺品,进一步拓宽使用领域,开拓出更大的销售市场,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同时,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谈起未来,王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