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在长治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长治市审计局局长  温秀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山西省地方各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规定,市审计局于今年3月至5月,对市本级201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整合审计资源,全面加强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按照关注机制、促进规范、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审计机关在关注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的同时,更加注重分析、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更加注重维护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发挥了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2010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及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主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0.20亿元,同比增长13.70%。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6.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2%,比上年增长6.08%;一般预算支出执行30.56亿元,完成预算的85.29%,比上年增支12.98%。审计结果表明,2010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
    一、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10年,财政部门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支出重点持续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努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预算收入26068.97万元未及时缴入国库。2010年财政专户归集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11654.79万元以及土地出让收入12971.70万元、煤炭销售罚没收入1442.48万元未及时分解缴库。预算收入未及时上缴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完整性,也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廉租住房保障资金3434.01万元未按规定筹集。一是未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10%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771.31万元,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662.70万元未缴财政。
    (三)部分预算批复不到位。2010年市本级可安排财力300493万元,批复到部门和单位250284.55万元,扣余转移支付、预备费等政策性因素,未批复到位资金39354.45万元,占全部可用财力的13.10%。
    (四)部分资金安排和使用不够规范。一是专项收入预算安排不够细化,部门预算中焦炭排污费570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4000万元未明确到项目和单位;二是超范围分配两权价款4255万元;三是部门预算结余过大,2010年部门预算结余29244.66万元,占全年安排支出的8.38%。
    二、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共审计16个部门及所属45个单位:结果表明,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及财政监管力度的加大,各部门和单位进一步重视和强化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有所增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少数部门应征未征预算收入5624.85万元。其中矿产资源补偿费108.98万元,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及使用费收入3621.99万元,企业排污费1893.88万元。
    (二)违规收费仍然存在。一是在学生数码摄像费已于2010年5月停收的情况下个别部门继续收费35.71万元;二是3所学校违反教育收费规定收取学生学费、补课费等182.14万元。
    (三)违规使用虚假及不合规发票的问题较为突出。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对各部门报账所使用的发票进行了重点抽查,共发现21个单位的509张虚假发票,涉及金额756.72万元。虚假发票的使用为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资金提供了条件,更严重的是扰乱了税收经济秩序,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涉嫌使用虚假发票的16起案件线索已经移送税务等部门核查处理。
    (四)改变专项资金用途293.85万元。职业安全和设备安全检测检验专项资金89.50万元被用于人员工资、劳动保险等支出;5个部门和单位将绿化、药品治理等专项资金114.85万元用于人员工资、招待、福利等支出。
    (五)部分单位出借资金长期挂账未清理。截止2010年底,主管部门出借乡镇企业发展基金7657万元、墙改专项资金等356.77万元,全部未能及时清收。财政资金长期出借不仅影响了资金效益的正常发挥,而且对资金安全也形成了重大隐患。
    (六)政府采购管理还需加强。一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够完整,2010年市本级政府集中采购20866.70万元,其中仅7958.29万元纳入年初政府采购预算;二是部分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如苗木支出344.28万元,装修支出114.19万元,服装支出21.02万元未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七)国家助学金发放不够规范。对6所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情况延伸审计发现,助学金在安排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资金到位较迟等因素的影响全部未实现逐月发放,且存在秋季助学金跨年度发放的问题;二是2所学校降低标准发放,涉及资金40.47万元;三是由于预算调整滞后,资金结余与资金缺口并存。
   (八)国有资产经营监管能力有待提高。市级国有股权投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职能部门未按要求落实市级股权投资所涉及的股权认定工作;二是2010年资金监管平台公司对外出借资金1亿元,到期后两次延期未收回;三是国有投资收益率偏低,截止2010年底,市本级对19户企业股权投资38711万元,年度收取股利70万元,收益率仅为0.18%。
    三、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情况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按照上下联动,统一计划的指导原则,今年,市审计局组织实施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两项审计调查。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用审计调查情况。审计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工作。2010年全口径筹集基金达3.35亿元,支出3.14亿元,农民参合率接近100%,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有效缓解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突出矛盾,为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障农业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沁源、沁县、武乡等5个县区基金使用不达规定比例,结余过高,涉及资金1266.43万元;二是壶关、郊区2县区少提取风险基金240.81万元;三是长治县西池乡和荫城镇两所村办卫生所违规操作套取新农合基金3.66万元。
    (二)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情况。2009、2010两年全市共安排和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改造项目83项,累计投资2.11亿元,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调查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郊区、城区、沁县、武乡7个项目未按期开工,屯留、长子、襄垣3个项目实施缓慢未按期建成投入使用;二是长子、潞城、屯留、城区4县市区主管部门未将医疗设备配备到位,造成医疗资源闲置;三是8个项目随意变更建设标准,超计划投资455.20万元。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机关已依法向被审计单位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责令限期改正。今年预算执行审计共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9起,已全部移送有关部门核查处理。目前,各被审计单位对存在问题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整改,部分问题已经得到纠正。下一步,市政府将对今年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题报告。
    四、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的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服务经济转型跨越。当前,我市各级各部门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以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作用,用足用好财政政策推动科学发展。要尽快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建立合理排序、滚动管理、决策科学、监管到位的项目库管理系统,充分发挥项目库在政府投资决策中的基础作用。
    (二)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构建阳光财政、公共财政。近年来,财政预算公开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部门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促进财政资源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具有重要意义。今年5月初,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推进预算公开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落实预算公开的各项制度要求,尽快建立公开机制,确定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三)进一步加快审计转型,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职能部门,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将依法审计与促进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秉本执要,不断加快审计转型步伐,提升审计执法水平。一是最大限度地将政府性资金和资产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构建一体化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保障;二是切实加强三农、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险等民生项目和民生资金的审计,认真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围绕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点项目加大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力度,服务项目带动战略的健康推进和顺利实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与支持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审计监督,为重振上党雄风,再造一个新长治而努力奋斗!

                                                                            转载2011年7月7日《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