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空,没人吭;集体有,跟着走。通过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一次性收回机动地88亩,加上秋耕押金,按照每亩650元的价格对外招标承包。就这一项,为村集体增加了57000多元收入。家底越来越厚实了,村集体办事有人跟了、说话有人听了。”沁源县赤石桥乡青杨湾村党支部书记任卫红感慨。

从不规范合同中挖潜力,在陈年旧账中淘金子,向新增地源要效益。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以来,沁源县通过“三抓”摸清家底、规范“三资”、理顺机制,把该管的集体资产管起来,把该化解的债务化解掉,把该收的费用收上来,把该挖的潜力挖出来,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

目前,该县共规范合同5091份,已重新签订4845份,清理不规范合同1186份,通过清理合同增收879.44万元;化解债权735条、债务466条,统计丈量新增地源面积17550亩,收取新增地源费1965万元。

三级联动抓合力——

3月8日,沁源县召开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动员会,建立“县级抓指导、乡镇和村抓落实、部门抓协同”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健全机构,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组,设立领导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指导研判、司法保障、监督检查、政策宣传5个工作专班,以及南片、中片、北片3个片区指导研判小组,统一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包联、督导。

各乡镇成立领导小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副书记主抓具体工作。各村成立合同专项清理办公室,挂图作战。

县、乡、村三级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村级设立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接访场所,并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举报监督渠道。县级拨付专项经费,有效保障了工作顺利开展。

法治护航“清化收”,合力攻坚“硬骨头”。沁源县聘请苍平律师事务所、圣寿律师事务所、晋星律师事务所团队,专业律师分片包联、职能部门协调联动,解决乡镇和村提交的复杂疑难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县领导组办公室根据意见书将疑难合同分类,协调各职能部门分五个专项清理小组,集中协调处理。

建章立制抓落实——

整治顽瘴痼疾,建章立制先行。出台《沁源县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的实施方案》《沁源县农村土地合同承包经营权(流转)、“四荒”租赁指导价的通知》《沁源县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制度》《沁源县农村集体资产定期报告制度》《沁源县“三资”经济合同管理“五统一”指导意见》《沁源县村级债权债务化解办法》,在每个阶段为乡镇和村两级规范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清理过程中发现,一些农村集体订立的经济合同中,人情合同多、口头协议多、合同制定不规范、合同履行不彻底,不同程度存在集体资产流失现象。

面对复杂现状,沁源县实行“五五工作制”,即:

量化到人“五必访”,走访现任“两委”干部、原任村主职干部、合同当事人、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会计、党员群众代表;

精准定位“五必查”,查摸排情况、查决策程序、查合同文本、查资金收缴、查备案管理;

分类细化“五必核”,核对政策依据、合同价款、合同期限、权利义务责任人、履约情况;

清理过程中发现,一些农村集体订立的经济合同中,人情合同多、口头协议多、合同制定不规范、合同履行不彻底,不同程度存在集体资产流失现象。

面对复杂现状,沁源县实行“五五工作制”,即:

量化到人“五必访”,走访现任“两委”干部、原任村主职干部、合同当事人、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会计、党员群众代表;

精准定位“五必查”,查摸排情况、查决策程序、查合同文本、查资金收缴、查备案管理;

分类细化“五必核”,核对政策依据、合同价款、合同期限、权利义务责任人、履约情况;

严格落实“五必纠”,不规范合同纠正,侵占集体资源收回,侵害群众和集体利益合同解除,口头合同全部完善,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等难以化解的合同,由县级统一清理规范;

步调一致“五必统”,统一规范议事程序、统一规范交易规则、统一规范合同文本、统一签约主体、统一审查备案。

同时,实现“三五十”工作机制,三梯级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商议、乡镇党委会合议、县领导组办公室复议;五要素审核,审核签约背景、存在问题、政策依据、分析研判、初步结论;对集体土地实行“永久性”承包等十种情况不能认定,需重新规范。

一任当选,终身负责;卸任不卸责,退职不褪色。完善实行新旧村级干部承诺制,乡镇书记、乡镇长、村主职干部签订承诺书,历任村级主职干部书写经手合同,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工作举措,确保村级经济合同应统尽统、应清尽清。

清家底、化债务,各村将家底晒在阳光下。

统筹协调抓督查——

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沁源县坚持例会式汇报、清单式推进、督办式问效工作法,定期召开周例会,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定期分析研判,确保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不留尾巴。

截至目前,县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领导组召开工作例会11次、分析研判会议4次,3个片区指导研判小组对所辖范围内的12个乡镇、181个行政村24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地调研,指导38次。

对不合法、不公平、不规范“三不”合同进行专项整治,对农村集体“三资”再盘活、再开发、再利用,助推农村集体经济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郭道镇前兴稍村对8处零散小块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村集体的小块地、机动地整合为50亩规模种植片区,实施青贮玉米种植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后续做什么工作都好干了!”前兴稍村党支部书记李清俊说。

沁源县的实践证明,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抓手,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向心力,凝聚了民心、民力,推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