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沁河源头,却是另一番景象,云雾缭绕,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得益于这里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今年我们种的香菇又丰收了。这几天正是大量采收的时候,大伙儿都忙得可有劲儿了。”沁源县韩洪乡一级主任科员张燕军说。

  来到程璧村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只见喜笑颜开的男女老少端着筐,簇拥着进进出出,把成熟的香菇摘下来、晾晒开,装箱、搬运。

  走进大棚,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朵朵小香菇破袋而出,饱满绽放,像一个个娇憨圆润的小姑娘,看上去很是喜人。

  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韩洪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企共建、抱团飞地”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山西沁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韩洪乡新农股份经济联合社,在程璧村和定湖村建设集香菇制棒、种植、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组织周边村民参加菌菇基地日常管理、采摘、加工,以此获取劳务报酬。同时,支持村民包大棚、学技术、种菌菇,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兜底保障等服务,降低运营生产成本,减少经营风险,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菌菇产业的积极性。

  “目前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有100多人,有十多户村民已经承包大棚,从事菌菇种植,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张燕军介绍,两个园区共建成大棚180栋,其中出菇棚144栋、发菌棚36栋,全年可种植菌棒320万棒,纯利润达960万元。

  定湖村村民段云柱在园区务工已经一年半。“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不仅离家近,还能学习食用菌栽培和菌棒加工。”老段言语间流露出对工作的满意。

  为进一步发挥食用菌产业的联农带农作用,韩洪乡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引入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各环节保障、金融全方位支持,让更多农户摆脱后顾之忧,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

  具体来说,就是乡政府发挥动员作用,引导有经营意愿、具备经营能力的农户在园区租赁大棚,与龙头企业合作,直接参与到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龙头企业则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统购统销等服务。同时,园区与建设银行沁源支行达成协议,银行为农户发放助农贷款,助力更多农户通过食用菌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从而推动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感谢银行及时发放的助农贷款,为我解决了种植食用菌资金短缺的难题,今年我又买了10万棒菌棒。”正在大棚内查看香菇长势的程璧村村民弓晓东说,“香菇一年能采收五六茬,一棒的出菇量在一斤五六两,刨去成本,一棒的净利润能达到3元,收入可观,是个在家门口就能做的好营生。”

  小香菇,大产业。从企业到农户,小菌菇撑起产业振兴“致富伞”。“接下来我们还将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动‘食用菌种植保险’落地,为食用菌种植中发生的损失提供保险保障,增强种植企业和农户综合抗风险能力,持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把韩洪乡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张燕军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