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潞城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幅绿水青山、秋收农忙的丰收图徐徐展开。

  这是潞城区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真实写照;更是潞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全新升级,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和美乡村的具体实践。

  今年以来,潞城区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系统观念,区、乡、村三级联动,全面统筹,推动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全面提升。

支部建设聚力量 提振党员精气神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小积分激发大活力。黄池村党支部牢固树立“抓党建、促治理”理念,不断夯实党建基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提升支部战斗力与党员素质。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村积极推行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履行基本义务、参与组织活动、服务基层群众等情况,作为积分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全年目标任务考核。考核优秀的,党支部会在先进评选、内部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黄池村创新实施“党群连心田”党建标志性工程,党员们在党群连心田进行义务劳动,秋天丰收的农作物归群众所有,以党员带动群众结成“党群致富共同体”。党员积分管理、党员教育管理……一系列举措让党员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子、干事有激情、工作有动力。

  今年,该区通过构建完善的党建体系、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及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全区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供了坚强保障。

集体经济在壮大 铺就产业振兴路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有特色。

  今年,潞城区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两山”理念,统筹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美丽田园”和“美丽经济”的双重效益。

  靠着如画的乡村美景,西流南村还成功承办了潞城区首届桃花艺术节、红色乡村骑行游、正月十五赏花灯等活动,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文旅消费需求,同时进一步叫响西流南村美丽乡村品牌。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全区引领夯实基础。潞城区坚持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撬动资金杠杆,争取中央债券、省市奖补资金等5000万元,配套区财政5000万元,带动企业、主体投资1亿元,推动香菇、大葱、高粱、中药材、设施蔬菜、旱地西红柿和冬播谷“6+1”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建成大葱产业园,全面补齐育苗、加工、销售、体验全产业链条,年产值实现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引进香菇制棒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全省唯一的集制棒、养菌、出菇、保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综合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区5个乡镇、22个村建设香菇棚200多座,香菇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达到4000万元,带动1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全区134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近1.5亿元,经营性总收入近9000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5.6%、34.5%。

红色基因传承好 宜居宜游美乡村

  在融场景与声光电于一体的微子镇神头村神头之战文化中心,沙盘动画影像、实景再现等复原了当年的战术安排,完整展示了神头岭伏击战经过,让一段段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穿越时空缓缓“走来”。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神头村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这张名片,以红色旅游撬动乡村发展,利用村委会大院闲置空地建成两层旅游民宿,满足游客基本食宿需求;以神头之战纪念园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感叹家乡变化如此之大的同时,村民们也琢磨着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神头红”小米产业。依托神头岭这片红土地,村民种植1000余亩谷子,还建起小米加工厂,拓宽致富路。

  同样,黄牛蹄乡的土脚村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村庄,仅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就有13家单位、14座院落。为让更多人了解村里的红色故事、传承好革命精神,该村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从中汲取养分和智慧,以红色精神激发绿色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土脚村以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核心,结合乡村民俗文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修缮村里的窑洞院落与古宅,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还可以观赏窑洞古民居、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耕生活,领略自然风光的诗情画意。

  当下,土脚村正沿着“党建引领+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昂扬前行,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承载力,在产业发展中迈开大步子,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和美乡村绘新景 书写振兴新答卷

  今年以来,黄池村始终以人为本、为民造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新画卷。

  环境更宜居,生活更便利。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该村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为出发点,将村空置小学改造成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棋牌室、阅览室和多功能活动区,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娱乐、阅读等全方位服务,助力老年人生活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今年,潞城区坚持把解决急难愁盼、不断满足群众意愿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一老一小一呼叫”惠民工程;建成长治市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在城内9个社区开展康养模式试点,并逐步向全区各村推广;引进紫丹教育集团,建成全省首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嵌入式托育服务,打造“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成全省第二、长治市首家人力人才资源产业园,打造全省最大的呼叫基地,带动农业转移人口1000多人就业;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举办甩饼文化节、花朝文化节、越野摩托车大赛等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西流北村、崇道村、北村、西靳村、张家河村、南流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潞城区呈现出村村景不同、村村风韵浓的新景象。如今,一个个生活宜居、环境宜游、发展宜业的和美乡村正阔步向人们走来。

  新征程,再起航。潞城区将继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先、项目争先、实干当先,把各项工作举措落细落实,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