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与蔷薇、玫瑰是近亲。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因为蔷薇属野生物种资源丰富,中国也是最早开始栽培选育月季品种的国家。根据史料,汉代上林苑中就开始种植月季,与蔷薇相比,这种古老月季花型更大、花瓣更多、花期更长。

  到了唐代,虽然仍以蔷薇之名出现,但由单瓣月季花培育出的复瓣月季开始出现。刘禹锡诗中的“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题的是蔷薇,但诗中描述的花期极长、开花不断的特性,却是中国月季所特有的。 

  直到宋代,月季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宋祁任益州知州时,曾作《益州方物记》一书,里面记载了产于蜀地的月季花。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月季发展到达鼎盛时期,月季品种十分丰富。明代周之冕在《花卉图卷》里绘制了有多棵月季,颜色白色、粉红、黄色、紫红,都是大花重瓣。 

  乾隆皇帝喜爱月季,曾命郎世宁绘制了多幅月季图。《黄刺么与鱼儿牡丹》最受他的喜欢。“黄刺么”即黄色的月季花,因茎上多刺儿,被俗称为“黄刺梅”,后谐音为“黄刺么”。这种黄色月季可能就是日后传到欧洲的品种之一,在欧洲的月季育种上极关键。18世纪,欧洲的园艺师把中国古老月季与法国玫瑰、英国蔷薇等多种植物杂交,最终选育出现代月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东西方智慧相融,美丽、芬芳、坚韧的现代月季应运而生,绽放在世界每一个角落。花朵如是,文明,也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