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现状城区排水体制为分流制与合流制并存,旱季时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季时雨水和污水混合后排入沿河截污箱涵,超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混合污水通过溢流进入河道。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长治市有序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改一片分一片,逐步减少合流制片区面积。

管网及泵站类项目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海绵城市重点通过构建源头减排-过程转输-末端调蓄系统,实现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提升、水生态改善、水资源利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排水管网是海绵城市建设中过程转输的主要内容,一方面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构建城市地下排水骨干系统,增强排水管网排泄能力,消除内涝隐患,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雨污水分别收集与排放,减少合流制溢流污染,实现雨水单独收集与利用。此外,通过灰色设施与绿色设施的耦合,能够更加充分的保障城市 排水防涝安全。

三年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期间,长治市共实施完成管网及泵站类项目35个、管网排查与修复项目1个。截止2024年,主城区已分流道路占比达77%,其中主干道88%实现分流,次干道路73%实现分流,石子河北岸主支次干道路全部实现雨污分流。

太行北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

(一)项目概况

太行北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位于长治市主城区中北部,道路总长3465米,北至北环街、南达石子河,现状路面以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为主;现状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道路东侧布设有DN1200合流管道。本工程对市政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结合街角口袋公园建设地表行泄通道消除区域内涝积水隐患。

(二)建设目标

本工程通过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将原先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道路变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新建雨水管排水能力不低于2年一遇,通过系统化建设使片区内涝防治标准提升至30年一遇,建设行泄通道应对超标降雨事件。


(三)建设内容

针对太行北路-紫金街交汇口内涝积水问题,结合石子河北侧两侧既有公园绿地,增设生态旱溪作为地表行泄通道,优化场地竖向,将道路交叉口超标雨水直接导入石子河,保障超标雨水就近蓄滞、净化、排放。

本项目新建雨水管道3.5公里,结合区域地表竖向调整将雨水汇入河道旁绿地,通过设置地表行泄通道,将超标雨水就近排入石子河。两处地表行泄通道总长度约210米,在行泄通道入口与出口处设置多处消能拦污设施,同时,修复并提升原有绿地景观效果,补齐居民活动设施。

(四)建设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排涝能力。太行路与紫金街交叉口西南角、东南角旱溪的建设标志着我市第一条行泄通道的完成。在未降水时,通过天然原石与周边植物的搭配形成一道景观;中小雨时候,通过入口的雨水花园进行调蓄净化;极端降雨天气作为行泄通道使用。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旱季形成自然景观,为市民创造休闲游乐空间,暴雨期间发挥行洪功能,既解决了内涝积水问题,也满足了市民游乐需求,城市品质得到提升,综合效益凸显。

延安南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


(一)项目概况

延安南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位于主城区东南部的延安南路上,道路现状排水管网为一根合流制排水管,雨天易产生溢流污染和内涝。本项目对市政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消除内涝积水风险和溢流隐患;新建一座雨水提升泵站增强雨季区域排涝能力;在泵站所在公园绿地内建设海绵设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新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主城区内雨水泵站的使用、运维实施综合管理。


(二)建设目标

本工程通过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将原先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道路变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新建雨水管网排水能力不低于2年一遇;同时新建雨水提升泵站,排水能力不低于8立方米/秒;通过雨水管网和雨水泵站的综合排水能力,使区域内涝防治标准不低于30年一遇。

(三)建设内容

本工程分为3部分内容,分别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雨水提升泵站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

雨污分流改造针对延安南路(解放东街-太岳大街)路段实施,原合流制排水管保留作为污水管,另新建一趟DN1000-2600雨水管,总长度约2.4公里;新建雨水管按2年一遇标准进行建设。

新建雨水提升泵站位于延安南路与南护城河交汇处西南角,新建雨水泵站规模10立方米/秒,区域内的雨水径流经泵站提升后排入南护城河。为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总量与径流污染,在泵站所在公园绿地内建设海绵设施。同时设置多种景观休憩设施,打造形成市民休闲活动空间。

   (四)建设成效

本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建成后区域内涝防治标准能够达到30年一遇,区域未产生内涝积水现象;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大大减少了雨季溢流污染,能够有效保障河道水环境质量。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削减了初期雨水径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