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长治市委:

贵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多措并举强化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坚持把职业教育融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局中去谋划。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长治市促进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文件。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长治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构建,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按照专业目录自主设置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技工院校发展,促进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资源共享、互补融合发展。依托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民营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阵地,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在职工培训、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倾斜。积极推选民营企业中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参加“享受政府津贴高级技师”和“三晋技术能手”评选活动。依托长治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研修项目。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强化市级统筹,重点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做好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工作。对办学条件不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限期达标。

二是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紧扣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与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步规划,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度超前进行专业布局,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增设一批托幼、护理、康养、家政等人才紧缺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我省“产业地图”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支持职业学校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等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

三是积极开展脱贫劳动力及农民工技能培训。根据《2024年推进“技能长治”建设工作方案》(长人社发〔2024〕14号),各县区要根据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提供的脱贫劳动力培训需求清单,建立培训工作台账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并严格落实生活费补贴,扎实做好应培尽培相关工作。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密集县区的在岗农民工,特别是新职业新业态领域农民工、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因地因人制宜,有侧重、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 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就业增收。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始终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工匠”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促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感谢贵您对我市人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欢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负 责 人:徐晨星

承 办 人:赵鹏


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8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