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治市城市管理局笃行实干、狠抓落实,强化使命担当,锤炼队伍素质,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效能和服务水平,被住建部授予“2024年度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
一个中心强党建,激活城市管理主引擎。坚定不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头学、专题培训系统学、支部集中深入学、读书观摩交流学、红色基地现场学“五学”联动方式,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围绕党建品牌创建和城市管理工作中心,以“党建红”引领“城管蓝”,推行“支部建在大队、党员走进网格”工作模式,创建“诚心向党·‘绣’美名城”党建品牌。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深入开展纠“四风”树新风、关键岗位“中梗阻”等专项整治,制定出台《文明廉洁执法规范手册》《行政执法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筑牢党风廉政防线。
三化并举强素质,锻造规范执法主力军。一是制度规范化筑基。动态调整权责清单,编制《执法手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汇编》等规范文本,建立“法律动态更新+清单实时调整+手册精准指引”三位一体制度体系,确保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覆盖率、自由裁量基准适用率均达100%。二是执法人性化增效。全面落实“721”柔性执法模式,出台《长治市城市管理领域包容免罚清单》,对18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让执法有力度、有尺度,更有温度。三是练兵常态化固本。构建“日常驻训+专题集训+年度轮训”立体化执法培训体系,创新开展“晨训+夜学”模式,不断强化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四精理念强服务,打造城市治理新样板。一是网格管理精耕化。创新“五定工作法”(定格、定人、定时、定责、定标),将主城区划分为15个大网格188个微网格,落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有效提升见人率、管事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二是品牌塑造精细化。组建高铁、滨湖两支女子执法中队,充分发挥女性柔性特点,以劝导教育执法为主,打造“暖心城市管家”服务品牌,成立物业专项执法中队,有效落实“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推动城管执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三是智慧赋能精准化。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平台,集成数字城管、12319语音热线、工地扬尘自动监测等多个子系统,创新开发“长治城管”微信小程序,设置“我拍我城”“户外招牌”等特色功能,推动更多事项实现线上办理,真正让群众反映问题更便捷、解决渠道更畅通、查看结果更直接。四是共治共享精品化。开展“城管十进”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执法人员在基层治理中一线“排查员”、现场“服务员”、工作“宣传员”作用,把“宣传、管理、执法、服务”搬到群众身边,切实发挥群众参与度和满意率。
三维监督强质效,构建执法规范全链条。一是机制创新强内控。建立“三查三评”监督体系(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案卷评查、双向互评、年度考评),有力提升内部执法监督工作水平。二是数字赋能优流程。依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平台,对受理的投诉举报案件实行“周分析、月通报、季研判”,持续畅通“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机制,12319热线办结率、群众回访满意率持续提升。三是专项行动增质效。按照部署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城市管理执法领域自查自纠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多轮驱动强品质,打好品质提升攻坚战。一是市容整治出实招。紧盯市容“十乱”现象,常态化开展多项综合整治行动,坚持突出服务为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在主城区设立20余处临时疏导点,引导一批流动摊贩入市经营,充分满足流动摊贩生存需求和市民生活需要,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城市容貌的基础上,让城市更具“烟火气”与“人情味”。二是全力治污护生态。系统采取“包片包点、网格监管、交叉检查、下沉帮扶、科技调度、约谈通报、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等工作机制,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开展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全力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节水型城市建设,规范做好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工作。三是民生实事见真章。开展主城区“城市疮疤”治理八一路、上党落子剧团片区治理,推进主城区停车专项治理、建筑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重点项目,补齐城市发展短板;高效开展公厕驿站增量提质工作,主城区187座公厕基本达到“三无两有”标准,26座“长治驿站”全新升级亮相,联合潞州区政府在体育公园高标准建成1800余平方米的主城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旗舰驿站”,全天候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公共服务,广获市民点赞好评。